目录

救赎、逃避、现实、理想:为什么我又选择了离开

目录

/WechatIMG76.jpg


每个人都有特别的经历,每个人也因为自己的特质把这些经历赋予不同的意义。人的表现不仅取决于自身,也受环境深深的影响。有时候是精神环境,即使在同一个地点,每个人的精神环境也可能极不相同。有时候,即使在不同的地点,精神环境也可能是极其相近的。当然最好是到新的地点体验新的精神环境,不知道新的环境会激发自己的哪一面呢?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,也要放在特定的环境下去将。人本身也可以部分决定自己的环境,腿长在人身上。

跟其他的经历一样,在去九院前,我也不知道在九院的日子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。我甚至有些不太满意,因为九院的实习范围有点窄,而且我作为班级综测倒数第二名,几乎没有什么选择权。人很容易根据不完备的信息进行评价,不是亲身经历根本不会懂得,跟自己道听途说的、臆想的根本是两回事。

我,作为一个大一摆烂堕落的问题学生,直到大三才把补考重修的科目搞定,即使大三到年级中等,自己也没有认为自己已经摆脱了吊车尾的地位。应该说从高二开始,就已经让自己的“学霸”人格自我毁灭了。还是会有自卑啊,一开始是没有自我厌恶的,反倒是觉得自己坚持个性,坚持自己的原则,也不是不能接受。但是一些事情后,变得自我厌恶,出现抑郁倾向,反正这样那样的,也好起来了。扯远了。

在九院最不同的一点是,高标准但是高支持。带教老师的要求很高,但是对我们的指导也是极为及时、有力,他们是活的榜样,跟着他们做,进步就很快。所以即使好像什么都不会,在上手一个星期后,也慢慢没有了那么不安的感觉。而且其实并不是什么都不会,会得还挺不少。在经过几次学习、讲课后,发现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是挺到位的,可能因为多学了两次吧。实实在在是激发了学习热情,一有时间就开始看书,一有机会就主动上手练习,经常拉着病人问诊评估老久老久,话很多,想法很多,害羞内向都先放一放。好像变得自信了,好像被肯定了,好像又被夸了,好像……慢慢地好像开始觉得,自己不是一个那么差的人了。特别是当病人慢慢变好,得到认可,愿意配合治疗和训练,就会开始觉得,自己是可以对别人产生影响的,而且是好的影响。

人的运气是很重要的,时机也是很重要的。如果我先去的是九院北院,可能就会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。到了北院后,我直接下神经病房。北院跟南院的差别就在于,没有高标准和高支持了。可以说,我在北院的感觉就是,只能坚强靠自己。虽然带教还是在,还是可以提供很多帮助,但很难讲他们是活榜样了。当然只能发动个人能动性,硬着头皮上了。硬不动的时候,我也会装病。神经系统问题的病人期待跟肌骨病人完全不是一个量级。最开始我也只是按照带教安排的,做一些常规的治疗,但是回应不了病人,也不知道如何回应,压力很大。只是认真努力,还是会得到认可,在别人口中听到护士姐姐夸我,还是会开心。病人和家属大部分也是很配合,也会期待下次治疗。

改变我整个思路的,是一个特别的病人。他是我第一个神经的病人,也是我每天第一个去治疗的病人。长久卧床,坐也无法坐久,只是配合着做一些电疗和简单的主动协助活动。年前的一天,我还是常规地对他进行着治疗。不知是从护工阿姨那还是从医生那听到,他还是这样的话,过年家里人就不让他回家了。这一天他有点不一样。治疗完毕,我还是常规地收好仪器,准备走了。他突然拉着我,往我手里塞钱,说,我多付给你钱,你帮我多做一点,让我能走,让我能回家。说实话我被吓一跳,职业生涯第一次被塞红包,而且是为了求我。我把钱还给他,跟他说不用多给我,我明天会过来给你训练。最让我惊讶的不是他的这个行为,而是他的进步。实话说之前我给他治疗了两个月,一点效果都没有,配合度不好,也没有任何功能上的进展。但是仅仅一次治疗,仅仅一次“冒险”,他就学会了坐,虽然只能坚持不久,甚至能够尝试站起来了。到了第二次第三次,已经可以站半分钟了。医生也说很好很好,能这样已经不错了。医生保守了。每天的训练,把他和我都累的汗流浃背。他进步很快,几天后,我已经带着他,扶着他在走廊的扶手旁来回走了,他也可以扶着扶手侧着走几步了。戛然而止。那年是疫情的第一年,提前回去了。没有跟他告别,也不知道他后面怎么了,有没有回到家里。

其实他并不是我第一个“冒险”的病人。在他之前也有几个尝试。我并不知道理想的治疗是什么样的,只能根据书上看到的去想,去尝试。总归也是知道不理想的是什么样的。当你努力了,真真实实地体会到病人的潜力,真正地看到他们的进步,你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到介入了他人的人生,给了他们小小的希望。这是很宝贵的事。我不再采取消极的方法,而是努力push病人,帮助、鼓励他们克服当下的困难,努力积极地去面对。这完全改变了我的治疗思路。当然也是背上了莫大的压力,最后也部分导致我放弃了神经方面的实践(另一部分原因是得到的支持太少)。

病人是可以好起来的,永远都有机会更好的。

但是我真的很会逃跑。

从来都认为应该根据患者真实的需要,去选择治疗方法,并且尽自己全力去做。所以第一份正式工作,我经常超“治疗时长”给病人做治疗。那时候没有经验,只有一腔热情和时间,看了很多书,还写了公众号,回头一看居然也写了四十几篇,每周一更也写了十个月啊,我还以为自己只写了十几篇,记忆果然挺靠不住的。影响最大的还是《Expertise in Physical Therapy Practice》。我曾有了活榜样,也有了精神榜样。知识、临床推理、推理、品德,评判专家的四个方面。一定程度上,让我知道了要成为什么样的治疗师。

第二份工作,更没有支持了。但是仅有理想没有能力又能干出什么呢?而且也不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力。 很难有环境实现自己的能力,但是如果有机会,会让自己和病人都很舒服。但毕竟没有,只能一起难受。又跑了。

第三份工作,终于是能够在自己擅长且喜欢的领域发力了。完美情况吗?怎么可能。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。不如说,我玻璃心,不接受反驳和意见,让我活在自己的世界吧。在这种高压高节奏的环境了,怎么可能让你活在自己的世界了。医院和科室是不以患者为中心的,也是不管员工死活的。偶尔能给一些病人小小的希望,更多的时候是连自己都很失望。

你当然会讨厌自己,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认可的事,用行为否定自己,那你不就是个失败者。即使心理上对自己说应该喜欢自己,按照一般人的视角看自己,也应该对自己自豪。但是事实上否定自己的行为,不就证明了自己不行?无法做你该做的事就是失败。曾经自卑,但是不自我厌恶;现在不自卑,但是自我厌恶。

所以即使努力保持希望,但仍然陷入失望。在对病人一天一天变得没耐心后,甚至在爆发了一次争吵后,猛然发现,自己已经麻木不仁到什么地步了。在生理和心理疲惫下,连日常该做的都做不了,只想逃离痛苦,这一点也不正常。功能已经失代偿了。

可以说摄影拯救了我的心。在跟朋友一起的时光里,我又体会到了感动,意识到,人生不止如此。人生还能有希望。有了离职的想法。好像松了一口气一样,觉得好像有点指望了。当然也想了很多辞职后去干嘛,最差回家种田饥一顿饱一顿呗。然后在对科室彻底失望后,在情感最为汹涌澎湃的那个晚上,提出了辞职。那是真的突然就解脱的感觉。提完辞职后,对待病人反倒没有摆烂和对抗的情绪了,突然就不麻木了,戒备心也放下来了,同理心复活了的感觉。自己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,没有在思考,慢慢地也开始重新思考起来了,好像突然开窍了一样,每每都有新的想法迸发出来,形成了新的手法治疗理论,而且效果极好,甚至把烦恼自己已久的自己的肩痛都解决了。能做自己,才是进步的捷径。

我牵过许多病人的手,鼓励过很多病人,不断地让他们突破自己,看到希望。我也一直在鼓励自己,让自己看到希望。治疗师可以找很多借口,可以说在下一个病人身上努力,可以借口没办法。但是病人没有找借口的机会,希望没了就是没了,时机过了就会过了。治疗师的态度会影响病人一生,技术反倒是第二位的。

职业理想是什么?赋予希望。让跟我家人一样的普通人,能够接受到我的我水平甚至更好水平的治疗和照护。

一定还会遇到很多想要逃跑的时刻的,但是不要再把逃跑当解脱,好好地面对自己,面对问题,面对病人。做对的事。只是希望这一次能够站稳脚跟,真的独立。